读书报告会

【内科】炎 症 性 肠 病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08-12-30 19:45:10 阅读:8752

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, IBD

 

消化内科  刘欣副教授

广义: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,包括各种感染及各种非感染性的肠道炎症。

狭义:指的是特发性炎症性肠病 , 包 括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及未定 型结肠炎

  IBD 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青壮年多见,无性别差异。 IBD 在我国发病率较国外为低,近年来有增加趋势。

    UC: 1987 年前国内文献报告不到 1000 例。 1987-1993 年报告 7137 例。近 10 年来国内文献报告超过 2 万例。
 CD:
1950-1982 年国内文献报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共 523 例。 1987-1993 年文献报道 625 例。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已超过 2000 例。

病因和发病因素

         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,目前认为由多因素作用所致,主要包括环境、遗传、感染和免疫因素。

   二、遗传因素

           IBD 发病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 IBD 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,而其配偶的发病率不增加。 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 目前认为: IBD 不仅是一种多基因病,而且也是遗传异质性疾病(不同人由不同基因引起),患者在一定环境因素作用下由于遗传易感而发病。

三、感染因素

         微生物在 IBD 发病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,但至今尚未找到某一特异微生物病原与 IBD 有恒定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 有研究认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及麻疹病毒与 CD 有关,但证据尚缺乏说服力。

     有一新观点认为: IBD (特别是 CD )是针对自身正常肠道菌群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。

  IBD 患者其病变部位,针对自身正常细菌抗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;

  临床上见到细菌滞留利于 CD 发作而粪便转流能防止 CD 复发;

  抗生素或促生态制剂对某些 IBD 有益。

提示:IBD 可能存在对正常菌群的免疫耐受缺失。

    四、免疫因素

         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在 IBD 肠道炎症发生、发展、转归过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。

  涉及 IBD 的所有免疫环节均有质和量的异常。

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概括为:

           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,在肠道菌群(或目前尚未明确的特异性微生物)的参予下,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,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。

        有观点认为 UC CD 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亚类。组织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相似,但可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,发病的具体环节不同,最终导致组织损害的表现不同。

溃 疡 性 结 肠 炎

( ulcerative colitis,UC )

 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,可能与感染、遗传及免疫因素有关。感染和精神因素往往成为其诱发因素。

[FS:PAGE]

  1 、感染因素: 病原微生物、食物抗原。
  2 、遗传因素: 家族史、种族差异。
  3 、免疫因素: 促发因素作用于易感染者,激发肠粘膜亢进的免疫炎症反应。
  4 、精神因素: 因紧张、劳累而诱发。

  二、病理
  
特点:
    1 、病变多数在直肠、乙状结肠,可扩展至降结肠、横结肠,少数可累及全结肠。偶见涉及回肠末段,称倒灌性回肠炎。
 
2 、病变呈连续性非节段分布。
 
3 、结肠病变一般限于粘膜与粘膜下层,很少深达肌层。

  4 、并发结肠穿孔、瘘管形成或结肠周围脓肿者少见。
    
5 、病变早期粘膜弥漫性炎症,可见水肿、充血与灶性出血及溃疡。粘膜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,组织变脆,触之易出血。
  粘膜与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、浆细胞,嗜酸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。

  6 、反复发作者,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,而形成炎性息肉。粘膜正常结构丧失,纤维组织增加,腺体变形、减少。严重者可造成结肠变形缩短,结肠袋消失,甚至肠腔变窄。
    
7 、少数患者有结肠癌变。

 三、临床表现
       
病程呈慢性经过,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,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。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,劳累,精神刺激,感染等诱发发作或加重症状。
        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、病型及病期有关。

 
  腹泻: 粘液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。
    原因:
炎症致大肠粘膜对水钠吸收障碍;结肠运动功能失常。
     炎症渗出和粘膜糜烂、溃疡      粘液脓血便。

   轻: 2~4 / 日,便血轻或无,大便稀糊状。
      重:
10 / 日以上,脓血显见,甚至大量便血,大便呈稀水样。
     
病变局限在直肠者: 鲜血附于粪便表面。
     
病变扩展至直肠以上: 血混于粪便之中。

      腹痛: 轻至中度腹痛。左 下腹或下腹阵痛,亦可涉及全腹。疼痛 便意 便后缓解。
       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或炎症波及腹膜,可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。
   
  其它症状: 腹胀,食欲不振,恶心、呕吐。
  
轻中型:仅有左下腹轻压痛,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。
      重型和暴发性:明显压痛和鼓肠。
    若有腹肌紧张,反跳痛,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结肠扩张,肠穿孔等并发症。

2 、全身症状:
   出现在中、重型者。
      发热:低度至中度。高热多提示出现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。
      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:衰弱、消瘦、贫血、低蛋白血症、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。

3 、肠外表现:
  外周关节炎,结节性红斑,坏疽性脓皮病,巩膜外层炎,前葡萄膜炎,口腔复发性溃疡等。
 骶髂关节炎,强直性脊柱炎,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,淀粉样变性等。

[FS:PAGE]

4 返回上一页